让新兴产业“长大”有种“苏”式培育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5 00:09:2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见习记者 戴纳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苏式中介”正身兼数职:既是寻找好科研项目的“星探”,又是为企业科研众筹的联络员,还是为出海技术提供验证、帮打官司的“律师”及为产品“瞧病”“治病”的“医生”……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地处苏州相城区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材院”)。该院副院长孙明月说,多个角色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长三角地区的材料产业(培育)提供服务。”

  “但在长材院2019年成立前,当时国内材料领域的研发机构主要位于华北、东北和西北,长三角需要一个综合性材料研发机构提供支持。”孙明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长材院成立时,适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该院一方面征集长三角地区的技术需求,梳理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全国材料学科联盟,促进科技成果与当地产业结合、转化。

  截至目前,该院共立项11个材料科创项目,孵化出6家创新企业。最新的一个跨区域协同案例是,来自上海与江苏的技术人员组队,帮助解决浙江省一新材料企业的技术需求问题。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发愁的“缺资金”问题,长材院探索出众筹科研模式。用孙明月的话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即找到面临同样技术难题的企业,共同出资,同时由研究院代表政府按1:1配比,支持相应资金,在全球优选专业研发团队,合力攻关,切实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把真需求“引上来”,把创新成果和项目“落下去”,围绕问题需求,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向中小型企业敞开。距离长材院20公里外,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侠也在为光子领域产业化提供“苏式”培育。这里两层楼的中试(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一一记者注)服务基地,有4条中试线分别聚焦于光学镀膜、光子集成器件封装与测试、3D光传感、微纳光学4个方向。

  “就像是初创企业的‘大保姆’,我们不仅共享设备、技术人员,还有专业的HR帮助企业招聘,与高校联合培养精准对口人才,还有市场部,帮助企业找到精准客户。”从大学老师转为光子项目孵化者,李侠笑称自己是“二次就业”,她告诉中青报记者,依据产业化的定位,研究院筛选孵化项目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能否解决光子行业的“卡脖子”问题,二是该技术突破是否有实实在在的产业需求。

  年度盘点

  分析人士指出,生效实施一年来,RCEP大幅提振地区经济复苏信心,拉动各成员国外贸增长成效显现,让区域内货物贸易成本明显降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成员国间经贸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由此迈向更高水平。

  <strong>传统美学的国产动画回来了</strong>

  此次评定于2022年4月启动,共有31家进行申请评定,另有62家申报立项。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

  在探讨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具体问题时,针对如何加强顶层设计,陈清泰坦言,要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做好智能网联汽车的顶层布局,例如如何按照车路协同的思路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如何建立面向智能汽车的数据监管系统,怎样打破部门分割、形成高效协同的推进体制,都是当前非常迫切需要推进的任务。

  “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时,坚定阐述了中方主张。

林白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