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近三年查询信用报告超87万次 民众维护信用记录意识渐强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4 22:47:06

  中新网西宁6月14日电(祁增蓓)今年6月14日是全国第17个信用记录关爱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获悉,近三年(2022至今),青海省累计查询信用报告达87.12万次,有效满足了各类社会需要,对信息主体了解自身信用状况、提升诚信意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以下简称:人行青海省分行)主办的“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专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青海西宁举行。

  活动现场,青海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西宁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等21家单位围绕信用报告的查询使用、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通过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咨询台现场答疑,引导广大市民积极维护个人信用记录,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市民信用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马建斌介绍,一直以来,人行青海省分行立足青海民生实际和民众对征信的多元化需求,着力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大胆探索信用普惠路径,将征信工作贯穿于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 成的征信系统累计收录青海省492万自然人、19万户企业和

  2023年,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评级机构及各类接入机构借《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十周年之机,开展“十年征信路 奋进新征程”专题宣传活动,主动回应广大民众征信服务诉求,全年提供城乡居民征信查询达50万人次。

  同时,人行青海省分行推广应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丰富创新征信产品供给,征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助力融资难问题有效缓解。

  “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征信方面的知识。”西宁市民张贵璐告诉记者,前两天,因买房需要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原本以为需要像以前一样排很长时间的队,没想到现在银行网点就可以查,非常便捷。

  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马建斌表示,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将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单位,围绕以“爱征信、惠民生、助发展”为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宣传活动,深入普及征信知识,全面提升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完)

  港铁表示,罗湖站大致运作顺畅有序,目前来往罗湖站及落马洲站的列车班次,大致按照疫情前模式行驶,每三班列车中,两班前往罗湖站,一班前往落马洲站。全日大部分时间约4至8分钟一班车。

  在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虽然室外温度还在零下二十摄氏度,但盐碱地改良项目却是一派繁忙,数十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平整土地。

昆山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585个,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省以工作之实做大生态富民产业,制定实施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沙棘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试点方案,冬虫夏草、唐古特大黄等道地中藏药材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且全面落实林草湿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稳定14.51万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生态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看得见的产业效益带动致富增收、推动绿色转型。

  中国驻拉瓦格领事馆馆长领事任发强致欢迎词。他代表领馆感谢北吕宋各界对领馆工作和中菲友好事业的支持。

  接近2月6日凌晨1点,青海省西宁市民李方才从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观看正月十五酥油花回到西宁家中。

林万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